“大师茶”只是骗局?茶叶的品质可能还不如百元茶
发布时间:2016/11/24 人气:226
不知从何时起,茶叶也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“身份”:有机茶、古树茶、山头茶、年份茶…….如今,在高档茶叶消费市场又诞生了一个新概念——大师茶。
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,天价茶的名号往往不乏创造者。此次新鲜炒热的“大师茶”究竟是真有“料”,还是一个“伪概念”?
从未间断的质疑
说到大师茶,不得不说大师茶数一数二的推手——小罐茶。
2014年,小罐茶打入市场之际,以8位制茶大师合作,配合传统炒茶工艺,制成独立小罐包装的模式,“大师作”由此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。
面对突如其来的商机,大师茶的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。
本刊在某电商平台的搜索框输入“大师茶”三个字,随即弹出两千多条搜索结果。而这些贴着“大师茶”标签的茶叶,价格高者直逼万元档,低者甚有亏本试喝。
近日,有媒体在福建福州、泉州、武夷山等实地调查发现,五花八门的“山场茶”“大师茶”多为外地茶、普通茶包装而成,引发舆论热议。
在众多大师作的天价茶中,被茶界称作“天价牛肉”的牛栏坑肉桂便是一例。
牛栏坑位于武夷山景区,处于金交椅、曼陀峰两座山峰的夹缝,牛栏坑肉桂就产自这条土地肥沃、日照较短的狭窄山谷之中,优越的山场环境成就了它在岩茶圈的名气。
然而,实际上牛栏坑茶园归当地茶农所有,每年产量也就1000多斤,而且多数茶叶并没有流入市场。因此,市面上销售红火的“牛肉”是真是假已跃然纸面,大师作也很可能子虚乌有。
事实上,关于“大师茶并非大师作”的事实现状在小罐茶的身上就被印证了一遍。
2019年1月,有网友根据小罐茶2018年的销售额算了一笔账:假设8位大师全年无休,一位大师平均每天要炒出220斤净茶。
面对消费者排山倒海的“质问”,小罐茶回应称“大师作”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,而宣传推广也从大师炒茶也换上了机械炒茶,此事引发了“大师茶不过是智商税”的讨论。
品质不及百元普通茶
这些“贴标签”的大师茶与茶叶的普遍行情差距甚远,那么茶叶的品质真如宣传一样是层层把关、道道筛选的吗?
早在2017年12月,《消费者报道》就送检了8款普洱茶,当中就有自称为大师扛鼎之作的小罐茶,并以水浸出物、茶多酚、咖啡碱、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。
水浸出物标志着茶汤的厚薄、滋味的浓强程度;茶多酚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;咖啡碱具有提神的作用;游离氨基酸总量是构成茶汤鲜爽味的主要成分。
检测结果显示,价格高达6000元/斤的小罐茶仅在差距甚微的游离氨基酸上与大益并列第一,而在其他指标上均不敌价格百元的大益、天福茗茶、庆沣祥等,结果让人哗然。
在品评中,小罐茶虽然外形出色,条索较为紧结,但香气、滋味、汤色均略微逊色,主观盲评在8款茶叶中排名第四,宣称“6道工序精选”的茶叶不过如是。
消费提醒:喝茶喝对不喝贵
茶叶是一种没有标准定义价格的商品,但在如今的茶叶交易市场上,有些茶叶孰好孰坏似乎全靠商家一张嘴,这让原本缺乏科学评判标准的茶叶市场更加混乱。
以天价茶为例,除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部分中国制茶大师名单,一些商家宣称的民间制茶大师很可能是自说自话。
再者,产量也是一个问题。中国现有的制茶大师恐怕并不能赶上工业化制茶的速度,真正大师茶的产量肯定远远低于市场的流通量,能够流入普通消费者的手中更是少之又少。
实际上,“普洱茶炒作”的翻车事件就是前车之鉴。
当年,普洱茶一度被吹嘘成“茶中茅台”,不同于绿茶、红茶等其他种类茶叶需要“保鲜”,普洱茶需要时间的沉淀,越陈越香,因此被认为极具收藏价值。普洱茶有生熟、分山头、论年份,一饼普洱茶的价格被炒至万元级再普通不过,行业甚至流传“开店就开茶叶店,存钱不如存普洱”的说法。然而,涨价高潮过后换来的却是普洱茶的崩盘,大量普洱茶加工企业纷纷倒闭。
作为普通消费者,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溯源这些以各种噱头提价的茶叶品质如何,倒不如端正心态,以实际行动来拒绝天价茶的炒作。
中国茶叶分六大类,每一种茶叶都有它独特的口感。在选购时,不妨根据个人口味选择:如果以摄取茶多酚为主应首选绿茶,如果看重香气优先选乌龙茶……
其次,若在品牌的选择上缺乏经验,最保险之举是入手大品牌的茶叶。不同等级的茶叶可能存在一定的价格梯度,则按个人需求进行选择。对于价格远远超出正常售价的“天价茶”,一分钱未必值一分货,但价格太便宜的同样买不到“好茶”,本刊建议两种茶叶都要慎选。
简而言之,自己花钱买茶,一定要买自己看得懂、喝得懂的茶叶。
如今,这种正在“炒热”的大师茶究竟值不值得买?相信消费者心中早有了答案。
如果任由“天价茶”沦为一种仅象征品味与地位的“符号”,这喝的恐怕不是茶叶,而是液体黄金吧。
(责编:xiaodaozhang)
如果您的企业有上述需求,欢迎您致电我公司洽谈合作。
全国打假免费热线:4000 444 007,打假专线:176 003 12315